双循环改革
2020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十四五”规划纲要,表明中国政府要振兴经济、稳定增长、实现碳中和、发展自主经济和技术。中央政府的自给自足倡议主要以“双循环”原则为中心,该原则首次由习近平主席在5月份提出。
双循环战略标志着中国经济战略方向的重大转变。双循环主要指建立“内循环”(以国内商业和工业活动循环作为经济增长和先进技术创新的关键驱动力),同时保持“外循环”(通过外国投资举措继续向海外公司和投资者开放国内经济)。
在中国大陆经营业务的企业和个人应提前关注新经济政策,以便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获益。自中央政府5月份宣布以来,人们普遍对双循环战略,特别是国内循环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内循环”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将关闭或限制外国企业的准入,也不意味着保护主义、报复性关税或其他形式的经济民族主义。
中国新供应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认为,中国目前的处境需要充分发挥国内市场作为经济基石的潜力,但不能“回归封闭”。
在去年北京的一场演讲中,贾康还表示中国的发展和扩张将通过合作和妥协实现,我们应遵循邓小平“沉着应对”的思想理论。
发展内循环经济的战略目标是把双刃剑。国内外分析人士提出了一系列从制造业经济向国内消费和先进技术驱动型经济转型可能面临的必然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其适用于因贸易冲突和当前全球经济衰退导致的海外经济不稳定带来的不利环境,可以使中国尽量避免受到上述情况影响。
随着当地就业成本的上升以及新兴经济体替代方案的出台,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制造业和出口转型,将导致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停滞在1000-12000美元之间。多年来,人们一直期待着中央政府能解决这一挑战,而双循环战略恰恰标志着转型的开始,尽管中国在未来数年内仍将是世界第一大制造商。
与此同时,由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而产生的经济困境也促使中国须提前应对未来进一步的挑战。例如,华为(Huawei)和字节跳动(ByteDance)等中国科技公司目前因美国阻止其进入美国市场以及禁止重要生产部件的使用而面临着一系列困难。
内循环战略旨在通过发展国内高科技供应链和鼓励发展能够确保中国先进技术行业不断创新和生产的国内商业模式,从而在未来避免上述隐患。
在中国经营的企业须对国内供应链和产品开发循环的发展,以及中国可能长期广泛采用的国际技术标准替代(即使正式限制条件可能会放宽)进行预测。未来,谷歌的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和微软的Windows系统等软件,以及许多数据库和网络平台,都将可能会被中国国内市场的解决方案所取代,而且电信连接和数据的硬件标准也可能会因《中国标准2035》计划而发生变革。此类变革外国企业可通过鼓励投资的方式进行参与。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中国的商业文化将逐渐从现如今大多数商业项目采用的出口模式转变为“来自中国,用于中国”的商业模式,尽管在可预见的未来内,中国的制造业和出口仍将继续蓬勃发展。中央政府未来五年内的重点在于开发国内市场潜力,优先发展质量经济而非统计数字,创造新的可持续地方就业机会,进行城市化的同时改善城乡收入不均等问题。
双循环战略中的“外循环”指的是中国未来与其他国家经济交往的模式,以及中国的市场准入。中央政府将通过放宽对外国投资的限制,鼓励外商直接投资于食品、供应链发展、先进技术和可持续能源等措施,继续向外国公司开放国内市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机制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配额的取消将大大增加香港和深圳的人民币贸易额,同时也将促进数字投资项目的发展。
海外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如“一带一路”倡议,将根据外循环战略重新配置,确保以亚洲合作伙伴优先。全球经济衰退迫使世界各国评估其对贸易伙伴经济复苏的依赖程度,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从这一意义上说,双循环并不是退出全球化,而是“全球化2.0”的一种模式。北京开放型经济研究所教授吕越(Lu Yue)认为:“双循环模式是一种以内需为基础,以开放为核心的经济全球化战略。这意味着不仅要开放国外市场,还要开拓国内市场。”
建立新双循环模式的过程可能会持续至少10年。广泛的改革将协同人工智能、5G和金融科技投资平台等,共同开发和创新环境可持续技术,以及扩大中国大陆人民的购买力。
值此中国进入新发展循环模式之初,各企业应相应地更新战略,以便充分利用新机遇。转型的持续时间可能会比较长,虽然目前的商业模式仍然可行,但新的增长领域正在不断开放。我们预测,未来十年,所有中国企业都将迎来巨大机遇。若您有意在中国优先发展的国内行业中开展新商业项目,或若您对如何调整现有架构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联系我们获取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