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中国营商环境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的营商环境在过去两年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全球排名从第78位上升到了第31位,提高了47位。在百分制评分中,中国“营商环境”得分为77.9分。在报告评估的190个经济体中,中国也被评为世界上改革速度最快且改善最显著的司法管辖区之一。香港特别行政区排名第三位,总分为85.3分。与此同时,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也在10月份发布了自己的报告,详细介绍了各地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的进展。

 

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主要通过评估各类监管措施,衡量商业运营在公司设立、选址、融资、日常活动和商业环境安全五个方面的表现,具体包括:

税收

资产登记

合同执行

中小投资者保护

跨境贸易

雇佣条例

政府合同

世界银行公布的一份补充文件称,2020年中国的商业环境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商业监管改革主要体现在生产力的提高、就业的增加、新创业企业数量的提升以及所有经济体信贷利率的降低。在过去两年中,中国简化了登记和许可程序,同时改进了法律程序和商业服务,这些都可能会对近期国内经济的繁荣作出重大贡献。

 

世界银行公布的文件中将中国在商业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功归因于强有力的中央政府领导、地方政府在区级和市级实行的特制改革、监督和激励跨地区改革的全国性评估和奖励框架、数字资源在政府服务中的开创性应用,以及与私营部门和多边机构的联络合作等。

 

发改委报告指出,负面清单项目将进一步减少,包括国家负面清单、自贸区负面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现在,外商投资企业在全国进行金融服务和投资、汽车制造和农业生产的限制相对较少。在自贸区,外商独资企业还可以开办和经营职业培训学校。在某些情况下,外国企业也可以申请豁免负面清单。

 

对外商投资和企业所有权限制的取消,标志着中国正转向通过战略协调外商投资和合作以发展国内消费经济的模式。中央政府将继续放宽市场准入,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营商环境评估体系,发展以法治为后盾的全球化、市场化生态体系。国家发改委副部长林念修表示,发改委将继续努力精简行政程序,放宽监管,优化政府服务

 

根据世界银行文件,北京和上海市政府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进行营商环境改善,其通过的《营商环境改革计划》在改善企业服务的同时,简化和整合了政府对企业的管理程序。上海已为所有政府审批申请开通“单一窗口”在线服务。“单一窗口”系统连接共享49家不同机构的企业数据,通过网站提供实用的个性化业务指导。上海的《营商环境改革计划》很可能将成为评估市政府政策的基准。

 

通过市政服务机构和国家行政机构进行的全国范围的数据集成,主要以标准化格式和社会信用代码为中心,通过数字身份唯一识别中国公司和机构。结合数字区块链货币,中国的商业交易可通过客观系统进行跟踪,在符合所有适用商业法律的条件下建立一个相互信任和待遇公平的标准,保证了所有企业,无论是内资企业还是外商投资企业,也无论其属于哪个地方政府管辖,都能不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互联数据系统的透明度对全世界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其释放了企业增长的巨大潜力,扩大了融资范围。

 

虽然中国的创新和改革令人瞩目,但这一进程仍处于初级阶段。产业国际化战略研究所所长崔卫杰认为,中央政府必须继续努力改善企业的营商环境。最近取得的进展既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因为中国的营商环境改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正如2015年的“放管服”改革和2020年1月通过的《外商投资法》一样。

 

中国无疑将引领2021年及以后全球经济的增长和复苏,我们也将继续为您通报最新进展。如果您在建立或加强中国企业方面需要任何帮助,欢迎随时联系我们,获得免费初步咨询。